最 新 消 息
News

1984年,西德首次提倡人们使用无磷洗衣粉,以减少含磷污水的排放造成河流、湖泊、海洋水系的富营养化和赤潮现象。近日有爆料称,一些企业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致命性污染地下水却逃避了监管。更多将不经处理的污水直排水源的非法行为,却得不到惩治。
全民对水源水质的关注越来越多,工业污水备受关注,然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否就真的无可指摘?超市里琳琅满目的清洁用品洁厕灵、洁厕宝、洗衣机槽清洁剂、下水道疏通剂……所有这些号称“强效去污”的日化类用品,其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长期大量使用是否会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是否会形成新的破坏?
■ 透视“强效去污”
洁厕宝 主要含酸性物质,大量使用或危害环境
春节长假从外地回来后,小金发现,家里马桶里的水是黑褐色的,并有异味散出。再一冲马桶,蔚蓝色的水冲之即出,映着白色马桶,似乎又恢复表面的清洁。原来是蓝色的洁厕宝在作怪。
对黑褐色水非常纠结的小金,上网搜出洁厕宝的主要成分,除了柠檬酸、香精外,还有硫酸、硬脂酸、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去离子水、硫酸铜、酸性蓝、氯化钠、尿素、焦磷酸钠、过硼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酒精等等。
“这些到底是什么成分?会对人体或环境造成危害吗?”小金问。
环保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说,市面上这些蓝色固体、蓝紫色固体洁厕宝的主要成分是酸性物质或遇水产生酸性物质的固体以及香精。
“PH值在5、6左右的酸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分会给水委员会副主任王占生说,细菌一般是在中性偏碱性的环境里生存。硫酸可以清洗掉发臭的垢。硫酸铜本身是天蓝色粒状晶体,俗称胆矾,是一种无机杀菌剂,溶于水中,呈弱酸性,它也让抽水马桶冲出来的水变成蓝色的,从视觉上显得马桶更白净些。
“消菌、除臭上,这种固体洁厕宝有一定的作用,日常生活中少量使用浓度不高的弱酸性物质,对环境污染是非常轻微的,但是如果全市老百姓都使用它,整个生活废水的PH值发生改变,污水处理厂在处理这些污水时,需要调剂PH值,处理成本增加,负担增加。”
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郝凤桐说,如果正常使用洁厕宝等化学用品,对于家庭来说并没有大的污染影响。在临床上我们还没有遇到过因为次氯酸钠等中毒的家庭使用者。
洗衣机槽清洁剂 主要成分是漂白杀菌剂
市面上近年兴起的洗衣机槽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盐酸、表面活性剂、螯合剂、激活剂、香精等。
洗衣机槽清洗剂的产品也这样宣称:洗衣机内已成为诸多病菌栖身场所,洗衣机的细菌超标率为81.3%,总大肠菌群检出率为100.0%,霉菌检出率为60.2%。其中54.7%的洗衣机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霉菌同时出现超标。
同时也称日常的洗衣粉、消毒液混合使用,只能清洁洗衣机槽外面的污垢,对于洗衣机槽内日积月累的水中的钙、镁等金属离子与脂肪酸离子反应生成的金属皂垢等无法去除。
对此,董金狮表示,洗衣机槽清洁剂中的主要成分过碳盐酸是种漂白杀菌剂,表面活性剂则多是月桂醇硫酸钠、月桂酸单甘油酯等去污剂,它们能够增加溶解作用和增亮作用,去污性很强。
但是洗衣机如果每次用完后用干净的水空转冲洗一下,再晾干,一般也能起到清洁杀菌的作用,而且不会如宣传所说“会继续藏污纳垢”。
管道疏通剂 强酸性物质对人和环境均有危害
王占生说,疏通下水管道的疏通剂一般是细菌活酸性物质,有的甚至是强酸性物质。强酸性物质去污垢效果立竿见影,“酸性物质尤其是强酸性物质使用得频繁,不仅有刺激的气味,黏附在皮肤上,对人体有一定危害,还会对下水管道造成侵蚀,用的老百姓多了,对污水处理造成负担。”
“有些疏通管道的产品里添加了硝酸、硫酸等加速其在通道中的溶解作用。这些物质如果浓度较高,会比弱酸性物质危害更大。”董金狮说。
■ 环保替代品
白醋、碳酸饮料都可去污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不使用化学的洗涤剂来获得同样好的清洁效果。”董金狮说。他推荐使用过期或用剩下的白醋、陈醋,喝剩下的碳酸饮料可乐、雪碧来冲洗、清洁马桶里的污垢;或使用小苏打、茶籽粉、无患子、碱面等进行去污工作;通过物理作用的外力刷洗来清除污垢。
“实际上,马桶里的水本身偏弱酸性,可以一定程度上中和尿碱,如果及时洗刷的话,尿碱一般不会积淀起来难以冲洗。”
带水空转可清洗洗衣机槽
“洗衣机槽也可以通过类似的物理作用毛刷刷洗以及每次洗衣后重新空转洗一遍来清洁,洗衣时所用的洗涤剂,本身具有一定的杀菌、清洁效果。”董金狮说。
北京市洗染协会专家呼立民说,“我们一般不使用洗衣机槽清洁剂,酸性物质对洗衣机机槽、设备、管道本身有一定的腐蚀性。日常清洗中,我们一般使用带水脱洗,空转一遍来进行物理冲洗。一般来说,洗衣机外槽是挂不住脏东西的。”
而在正常的洗衣过程中,呼立民说,都是衣服先要浸泡一阵子,才会加入洗涤剂,现在的洗衣粉、洗衣液中一般都添加了抗硬水成分,可以除去清水中的钙镁离子,即水垢,不需要再用洗衣机槽清洁剂去除水垢。“如果需要消毒的话,使用84或者一定的升温进行消毒杀菌即可。”
■ 热点问答
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用易造成氯中毒
Q网上传说,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用,造成氯中毒。这两种家庭常用的清洁剂,为什么混在一起那么可怕?
董金狮:84消毒液是次氯酸盐的溶液,洁厕液多是稀盐酸,混合以后发生复分解反应,强酸制弱酸,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和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和水以及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时产生沸腾,会有呛鼻、刺眼的气体冲出,卫生间一般环境狭窄、密封,造成局部浓度较高的有害污染,甚至氯中毒。需要尽快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氯中毒的人需要立即就医。
同时,人们应尽量避免这些含酸的化学溶剂沾染到皮肤,刺激皮肤,有瘙痒刺痛感;比如硫酸铜不小心接触到眼睛,会非常疼痛,需要用生理盐水冲洗,及时就医。国外有用清洁剂制造毒气自杀或谋杀的情况。
Q那些去污的化学制剂是不是最好不用?
王占生:化学制剂不是不可以用,但是要控制使用量,以及对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有一定的处理措施。比如说大规模洗染作业后的水,以及生活中化学合成剂产生的污水不能直接排到浅井或渗坑中去,必须经过截流管,到相应的污水处理,否则就是违法的行为。
目前我国排放废水的处理标准太低,相关违法排放的处罚太轻,才造成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的情况。同时,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也要改,生活垃圾不能随意丢弃,尽量少用化学合成剂或使用它的替代品。
■ 相关阅读
杀菌剂氯本身也能成为新污染源
“生活饮用水标准,是送水管网内水质应达到的标准,而不是自来水厂的出水水质的标准。”卫生部主管健康饮水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马锦亚说。仅仅处理过水是远远不够的。
人们都知道,来自水源地的水在引至水厂后,需要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使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我们关注自来水水质关注三个环节,第一是水源地,二是中间处理环节,三是管网供给环节。”
《中国水危机》作者、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无限制侵蚀,造成目前水源污染是最大的挑战,北方因为缺水调水,南方地区因为水质性缺少而调水——环太湖地区从长江调水,滇池从金沙江调水等等。中间处理环节上,据了解,我国99%以上的自来水厂仍用100年前的常规处理工艺,来处理现在的水。
氯作为我国自来水中主要添加的杀菌剂,它本身可以和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三氯甲烷、三氯乙酸等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消毒副产物,成为水的新污染源。氯在热水中还可能形成有毒气体,引起哮喘或过敏。中间处理环节中并没有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砷化物、氰化物、亚硝酸盐、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
自来水管网供给环节中,陈旧、破损的供水管网会造成二次污染。比如铁锈增加水中的重金属含量,管道内壁结垢会滋生细菌等等。
王占生介绍,现有的检测技术发现,水中有2221种有机化合物,在饮用水中发现有756种,其中有20种致癌物、23种可疑致癌物、18种促癌物和56种致突变物。水源水质严重污染,加上看不见的化学污染,如农药、抗生素、激素、杀虫剂、合成洗涤剂、重金属、各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及其他有害毒素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水质安全监测研究室主任鄂学礼研究员说:“目前我国90%的水厂仍在采用上世纪初形成的传统方法对源水进行处理,只能对物理污染和微生物污染进行净化处理,而无法对化学污染,诸如农药、杀虫剂、合成洗涤剂、重金属、各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及其他有害毒素进行深度处理。”